您的位置: 首页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流派动态>详细内容

【健康科普】聊聊崴脚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3/06/14 点击数: 字体:

“崴脚”也就是踝关节扭伤,是足踝骨科门诊最常见的运动性损伤类型之一,崴脚这件事看似损伤不大其实麻烦不小,一次不小心崴脚处置不当却能演变成“家常便饭”。

踝关节扭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踝节扭伤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25%。其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是最薄弱、最容易损伤的结构,其撕裂伤的发生率最高,约占70%ATFL撕裂或断裂后常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相关。既往由于认识和重视程度的不足,临床上ATFL损伤漏诊率极高。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骨科医师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大部分ATFL损伤得以早期诊断,病人经过保守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少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理解ATFL的解剖学特征、损伤机制以及治疗方式对于踝关节损伤的合理治疗非常重要。

踝关节为什么会受伤?

脚踝既要承受身体的重量,又需要让人在地面上进行灵活的运动。在运动时,足踝承受的力量是人体重量的3—4倍,所以,踝关节扭伤,是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而崴脚有内、外翻之分。踝关节构造复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关节的两端有韧带加固。但由于踝关节外侧的稳定性较差,再加上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韧,所以多数扭伤发生在踝关节内翻的位置。

习惯性崴脚的主要原因

扭伤会对韧带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身体自身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自行恢复如初还是很难的,会增加再次扭伤的风险。会造成习惯性的崴脚,又叫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慢性踝关节不稳可以分为功能性不稳和机械性不稳。功能性不稳是指由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控制、姿势控制和力量不足导致的;机械性不稳是指由于踝关节解剖结构改变引起的,这些改变包括韧带的病理性松弛、关节运动受损、滑膜炎和撞击、退行性改变等。功能性不稳不涉及器质性病变,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关节运动幅度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但因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共存,所以有时很难予以区别。

因此,在初次踝关节扭伤以后,一定要给予足够重视,建议最好到正规医院让医生仔细检查,评估足踝损伤的具体情况。

踝关节扭伤的常见处理误区

误区1:按摩搓揉患部

不少患者在急性扭伤后就用白酒、红花油进行按摩搓揉患部,促使肿胀的软组织毛细血管出血增多和炎症加重,最终导致肿胀加剧、皮肤瘀斑和疼痛症状加重。

误区2:热敷或外敷扩张血管类药物

民间流行用狗皮膏药、毛巾等对急性扭伤部位进行热敷,急性期热敷往往适得其反,将加重损伤,导致肿胀加剧,甚至引起破溃起泡,不利于患肢恢复。

误区3:不愿意制动或固定

踝关节扭伤后可能导致外踝、内踝,甚至整个踝部损伤,其中外踝处多见,有外侧韧带撕裂或断裂风险,严重的有骨折或脱位风险。此种情况需抬高患肢制动休息、支具固定或石膏外固定处理,可促进消肿,缓解疼痛,有利于损伤的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修复。但很多患者扭伤后仍然下地行走,不愿意制动或固定,最终导致患肢损伤加重,部分发展为慢性损伤。

误区4:不及时就医

很多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认为没有大碍,照样下地行走,没有及时治疗,导致损伤加重,甚至骨折错位。临床上很多患者,尤其是老人,扭伤后未及时就医,到最终行走困难,彻夜疼痛时才来就诊;有的患者拍片检查时才发现骨折错位或关节脱位,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最终留下踝关节疼痛、慢性关节炎、踝关节不稳、骨折不愈合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

一、脚踝扭伤后要正确处理:

踝关节扭伤紧急处理的经典RICE原则: 

1.Rest(休息)

停止用受伤的脚踝踩地,行走时可以拄拐,将身体重心转移在健康的脚踝。

2.Ice(冰敷):

让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可以每隔1-2小时,应用冰毛巾或冰袋按压于踝关节10-15分钟。注意在冰袋和踝关节皮肤之间垫一层薄毛巾以防止冻伤。

3.Compression(加压):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受伤的踝关节,

减轻肿胀,注意不要包扎过紧,否则可能妨碍足部血液循坏。

4.Elevation(抬高)

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可以将身体躺平,并用枕头垫在伤脚下,这样可以减轻关节肿胀,促进恢复。

二、手术治疗

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若ATFL确诊损伤,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行手术处理,对关节功能要求较高且急于恢复运动水平的运动员患者也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解剖修复、非解剖重建和解剖重建。

三、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功能训练

1.踝关节活动度训练

其他关节保持不动,只踝关节进行各个方向的主动运动(缓慢)且尽量活动到最大角度,维持踝关节活动度,无法主动运动者由治疗师辅助进行,建议尽早就医。

2.    踝关节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包括背伸、跖屈、内翻、外翻四组肌群的训练,对于外侧韧带损伤的患者,腓骨长短肌外翻力量的训练尤为重要。

  如图,常使用不同规格的弹力带进行肌肉力量的抗阻训练,每个动作重复进行,每组10次,每次3-5组,每天2-3次。循序渐进,量力而为,可以由无负重、无阻力向负重抗阻过渡。

3.站姿提踵训练

站立位,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前脚掌踩在台阶上,足跟及足弓悬在台阶外,充分勾脚后,用力提踵(踮脚)直到充分绷直脚背,也可以在平地上进行,可从双脚到单脚进阶,从扶手到无辅助甚至负重(手持哑铃)。练习时,每次可间隔3-5秒,每组10次,每天3-5组。

4.平衡及本体感觉训练

踝关节扭伤后,处于关节囊及韧带内的本体感受器同时受到破坏,导致患者的本体感觉及平衡控制能力下降。需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常用的方法包括平衡垫、平衡板等。单腿伸直站在平衡软垫上,挺胸抬头,重心尽量上提,控制身体平衡,2~3分钟/次,休息45~60秒,共做3-5/组,2~3/天。




终审:管站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