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来自境外研修人员的报道(十七)
2017年11月5日至11月18日,本人受甘肃省中医院委派,有幸随同省内其他各大医院同行共计19人,一同参加了省卫生和计生委组织的“临床科技领军人才赴瑞典临床科研和创新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在瑞典马尔默市斯科纳大学医院接受了为期2周的培训学习。讲授内容主要围绕“瑞典模式”的医疗、科研和创新体系展开,既有宏观概览的模块讲述,亦有微观精心的案例剖析,其间穿插了很多与讲授内容相关的实际观摩,加之讲授者除了医疗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专职分析师外,大多为精于临床科研的医学专家,课程安排紧凑妥帖,学习氛围互动热烈,自感获益匪浅,现就将培训主题相关的所学、所感、所想做一分享与汇报。
一、临床——重视伦理、擅于循证
瑞典是全球医疗和福利保障最完善的国家,高质量医疗服务和全方位福利体系为民众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除却瑞典强大快捷的转诊系统和群体庞大的全科医生等医疗福利模式中体制和政策的因素外,个人感受颇深:
1.医者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倡导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处处体现医者父母心,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感受和隐私保护;
2.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始终以临床问题为导引,采取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医疗数据收集、分析、追踪和整理,再将其结果施用于临床。
二、科研——加强投入、合作共享
瑞典是世界上科研投入最多国家之一,其R&D(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例今年来一直保持在4%左右。在瑞典,大学和企业是科研活动的主体,后者的科研投人远远高于前者,研究所非常少。与我们现行科研体系相较,去除体制因素和资金渠道,个人感觉在基础设施建设、团队构建、信息分享和经费管理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1.向临床人员灌输临床与科研并行交融的科研思维;
2.制定并完善科研诚信制度体系;
3.改革科研人员相关支出,尊重科研和从业人员;
4.构建不同学术和专业背景的研究团队,重视团队合作和分享;
5.注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结合,以问题为导向。
三、创新——源于生活、注重细节
瑞典虽然只是偏居北欧一角的小国,但其科技创新能力却誉满全球,长期在全球最有创造力的国家中位居前列,从安全火柴、拉链、活动扳手到汽车三点式安全带,从移植心脏起搏器、超声波、生物传感器到伽玛刀,从爱立信、沃尔沃、ABB到宜家,从新兴的 SKYPE 和音乐流媒体服务 SPOTIFY到时尚品牌 ACNE、H&M,等,创新是瑞典模式成功的秘诀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在接受培训期间参观了斯科纳医疗集团的马尔默大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CRC)和隆德大学生物医学中心(BMC),及其周边临近“药谷”和“瑞典硅谷”,能够切身感受到瑞典处处有创新,人人爱创新的风尚。其完善的全民鼓励创新理念和体系值得借鉴:
1.建立专门机构(创新局)促进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局协调政府、研究机构、企业之间在创新领域的关系,促进研究成果高效转化;
2.开发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第三职能,对基础科研支持力度都很大,促进产学研合作;
3.集中资源,优先发展优势科技领域,尤其是临床医学、保健科学、生物医学、药理学以及基础生命科学领域。
两周培训转瞬即逝,主办方(瑞典斯科纳医疗集团)紧凑妥帖的课程安排,教授者严谨博学的学者风范,学员们认真负责的团队精神,都让马尔默的湿冷化为彼此欣赏和尊重的微笑。感谢省卫计委、医院、斯科纳医疗集团精心组织此次培训,让我有幸参与这样一个凝集力和责任心的团队,一起学习、探讨、交流并期待合作;感谢所有授课老师和团队成员为大家的付出和努力及对我本人的帮助,特别感谢我院罗向霞处长和周明旺主任对我帮助与支持。
研修人员:中药研究所 李晓东
2017年11月29日
培训基地掠影(一)
培训基地掠影(二)
课堂剪影(一)
课堂剪影(二)
参观德隆大学
参观BMC实验室(一)
参观BMC实验室(二)
交流留影(一)
交流留影(二)
结业合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