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对外交流>国际交流合作>详细内容

2017年来自境外研修人员的报道(十六)

文章来源:对外协作处 发布时间:2017/12/08 点击数: 字体:

2017年11月,我有幸作为瑞典临床科研和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的成员,在瑞典斯科纳大学医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研修学习。非常感谢省卫计生委的支持和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给予的关心与厚爱,让我获得这次珍贵的国外研修学习机会。

在这短暂有序的两周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集中授课形式,我怀着再次回到课堂的心情,认真聆听了多位教授精彩的授课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同时,也进行了临床、基础研究中心、临床基地等多方面的参观交流,使我初步了解了世界著名的“创新之国”,并在医学科研方面收获颇丰。现将这段时间的学习见闻与心得汇报如下。

一、神秘的“创新之国”

众所周知,瑞典是一个“创新之国”。据报道,瑞典拥有的跨国公司数和发明专利数均名列世界第一,在全球最有创造力的国家评选中,瑞典也位居榜首。像电脑鼠标、冰箱、超声仪、拉链、心脏起搏器这些发明都源自瑞典。此次学习,令我对瑞典的科技奇迹顿生羡慕与钦佩。

1.根深蒂固的探索文化和光荣的创新传统

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氛围和社会环境,国与国之间的创新体系之所以不同,除了与科技水平、发展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一些内在要素,如制度和社会文化。在创新方面,瑞典的自然资源显然处于劣势,如资源稀缺、人口不足等,正因如此,瑞典在创新制度方面就特别注重发挥教育优势,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与开发。瑞典对教育和科研的大力投资和良好的人才储备,是科技竞争力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当然,瑞典雄厚的科技基础绝对不是一蹴而就,有着悠久的历史,瑞典人很久以前就对世界做出了的重大科学发明和贡献。早在173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就有组织地开展自然科学研究探索;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奈首创了至今仍被人们采用的动植物双名命名法。

2.和谐的创新团队精神

瑞典社会中十分推崇团队合作和平等和谐文化。瑞典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和谐、平等、团结、不突出个人,因此,他们从小就都拥有平常心,有创新能力的人无功利思想,而更多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自由从容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发明创造。由此,瑞典科技人员中也存在着十分和谐的团队合作精神。科技人员之间很少会为个人著作权等问题发生争执,通常都会默认成绩是大家共有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地位不同;他们厌恶由于收入差距过大而带来的社会矛盾激化及各阶层尖锐对立,非常认同社会和谐比个人收入更重要,因此,他们合作起来通常都是非常和谐和愉快的。

3.创新驱动战略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瑞典的创新依据教育—研究—创新的“知识三角”框架,特别注重发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拓展大学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加深校企合作。瑞典政府把大学作为推行国家创新政策的中坚力量,通过注入大笔科研扶持基金,大力提升大学的科学研究实力与水平。瑞典政府在对大学的科研资助方面,有意识地发挥了资金扶持的杠杆与指挥棒作用。多年来,在瑞典高校研发经费总额中,投向医学、工程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经费占总额的70%以上。瑞典卡林斯卡医学院被广泛认为在医学研究上仅次于美国哈佛大学。

二、科研的饕餮盛宴

科学研究是人们以科学的观点与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的探索、观察和分析,从而发展有关科学知识的认识活动。瑞典科研较发达,全国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国家资助的全国各级高校,其科研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优质的科研条件

完善的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体系。瑞典在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体系方面深入开展了公共医疗服务政策,具有标准化医疗护理和均等化服务原则,拥有全覆盖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的分级诊疗和转诊制度。

良好的研究基础条件。瑞典拥有国家级临床数据收集与疾病登记制度和国家疾病注册登记系统;社会环境下的科研与创新,具有着合作创新的氛围及跨学科的科研与创新模式。瑞典科技创新体系,能够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用于临床科研与创新,同时,达到临床工作与创新创业相互融合。

从各位教授的授课中我深切体会到瑞典科研设计的严密性、科学性、创新性与可行性,他们的科研态度非常严谨,理论结合实际,生动讲解了临床试验顶层设计和原则、临床试验类型、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等。特别是在质量控制中,每一项研究都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

2.丰富的科研收获

在研修期间,我们还学习了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如何优化临床路径,提升治疗效果及科学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在科学研究的进行中,创新是科研选题的灵魂。科学研究强调科研的核心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观察和分析。科研能力的实质就在于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性是医学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贯穿着医学科研的全过程。老师系统的给我们介绍了科研创新的思维、科研创新的方法以及如何在科研中体现创新性。创新思维要求打破常规,但也要遵循基本的科学规律。要在充分、全面了解研究问题的基础上,了解研究问题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哪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存在的缺陷是什么,只有这样,才可以发现问题;从这些问题出发进行研究,就比较容易找到突破口,从而实现创新。较为系统的培训使我更深地理解了如何进行科研选题与科研设计。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还涉及到了科研论文写作的方方面面,从题目、摘要、关键词到参考文献甚至投稿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对医学科研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这次远赴瑞典的培训学习时间虽短,但对我的临床科研工作生涯至关重要。这次培训,给我提供了一次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开拓科研创新思路的机会,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医学科研方法与内容的平台,提供了一条进一步提升自身科研素养、提高科研能力的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致力于医学科研的学习,有信心将科研创新工作做得更好。

研修人员:矫形骨科 周明旺    

培训课堂

参观实验室一角

临床研究中心合影

授予结业证书

集体合影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