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名医工作室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发布时间:2024/09/28 点击数: 字体: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对生活现象、生理表现、病理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应的实践观察,经过反复地综合与归纳、分析与对比,逐渐地升华与抽象而成。这一理论体系是以精气、阴阳、五行理论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学术体系。该体系有诸多特征,其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理论中的体现。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包括内在的脏腑器官之间,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胡教授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在结构上相互沟通,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相为用,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同时,认为人与外界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人体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维持着自身稳定的机能活动。这一观念贯穿于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及养生等各个方面的理性认识之中。

胡教授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到,社会的进步也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如社会技术水平愈高,竞争便愈加激烈,过度激烈、紧张的快节奏生活,会给人带来更多的精神压力。再如人口急剧增长,工业高度发展,矿产资源的过量开采,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由此产生的疾病也会随之增加。另外,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会改变,一些新的身心疾病就会产生,如焦虑、头痛、眩晕、失眠、心悸等病症。所以社会的变迁可造成人群体质和疾病的差异,这也是中医学诊治疾病需要非常重视社会环境的原因所在。

(二)辨证论治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及其他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因此辨证的过程就是医生从机体反应性的角度来认识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并以此反映疾病本质的思维过程。

所谓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正确。所以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指导中医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的原则要求人们辩证地看待病与证的关系。既要重视一病可能出现的多种证候,又要关注不同的病可以出现相同性质的证候,因而临床实践中常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方法。相同的证候反映着相同性质的矛盾,因而可用相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证候反映着不同性质的矛盾,因而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总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是运用普遍联系的思维方法,研究人体自身、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这一思维模式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始终;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主要着眼于证和病的辨析。由于证综合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因此较深刻地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是中医临学的精髓。《中医学基础》包括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学对人体疾病的认识及养生、防治与康复等内容。学习时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科学求实的学习态度,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并将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融会贯通,应用于学习与实践之中。


终审:管站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