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的煎法
中药汤剂(亦称汤液)是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制法(煎法)细则如下:
1.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2.药材入煎前应先用饮用水在容器中浸泡不少于30分钟后再煎。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处方剂量大和(或)浸透易吸水的药物时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3.一般选择沸前“武火”(俗称大火),沸后“文火”(俗称小火)。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煎干或煮焦者禁止药用。
4.煎药时间应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通常第一煎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但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水沸后第一次煎15~20分钟即可,滋补药第一次煎则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间应比第一次煎煮时间略缩短。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
5.每剂中药一般煎煮2~3次,然后合并两次煎液。对组织致密、有效成分难于浸出的饮片,可适当增加煎煮次数或延长煎煮时间。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
6.煎药量:儿童每剂100~300毫升,成人每剂400~600毫升。当煎出药液量较多时,可用微火蒸发浓缩至所需药量。
------以上资料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编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