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炮制品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5/08/24 点击数: 字体:

   

【处方应付】处方写甘草付甘草;写炙甘草、制甘草付炙甘草。

【药材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炮制方法】

1甘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芦头,大小条分开,浸泡至三四成透,闷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2蜜甘草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甘草片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取出,放凉。

甘草100kg,用炼蜜25kg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炮制作用与临床应用】

1甘草  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生品味甘偏凉,长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调和诸药。多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疽疮毒,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治咽喉肿痛,与桔梗同用,如《伤寒论》桔梗汤;治肺热咳血,则与鼠黏根、桔梗同用,如《沈氏尊生书》甘草鼠黏汤;治痈疽肿毒,与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亦可单用熬膏应用,如《普济方》国老膏。

2蜜甘草  经蜜炙后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常用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脘腹疼痛,筋脉挛急,脉结代。治脾胃气虚,常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治心悸脉代,常与人参、桂枝、生地黄等同用,如《伤寒论》炙甘草汤;治拘挛疼痛,与白芍同用,如《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治心下痞满,与黄连、干姜、半夏等同用,如《伤寒论》甘草泻心汤。

【历代论述】

《本草从新》:“生用气平,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炙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补中炙用宜用大者,泻火生用宜细者。”

《本草纲目》:“大抵补中宜炙用,泻火宜生用。”

《本草蒙荃》:“味甘,气平。生寒炙温,可升可降。生泻火,炙温中。稍去尿管涩痛,节消痈疽焮肿,子除胸热,三者宜生。身选壮大横纹,刮皮生炙随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解毒生用,补中缓急炙用。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浮肿者不宜用。不可长期大量使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现代研究】本品含三萜类(三萜皂苷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甜素,是甘草的甜味成分)、黄酮类、生物碱、多糖等成分。甘草有抗心率失常、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并与芍药的有效成分芍药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胰液分泌;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还有一定平喘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还有抗利尿、降脂、保肝等作用。

实验研究证明:炙甘草在抗多种心律失常方面优于生甘草,炙甘草在对抗氯化钡诱发大白鼠心律失常,与对照组相比,炙甘草组有明显的差异,生甘草组则无。炙甘草和生甘草还能加强异搏定诱发小鼠房室传导阻滞作用,且作用强度随剂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同时两者均能是动物心率减慢。此外,水合氯醛麻醉后出现的心律失常,炙甘草的作用也似乎优于生甘草。

通过炭粒廓清实验,结果表明,在提高小白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方面,炙甘草组和生甘草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蜜炙甘草又显著强于生甘草的作用。故认为蜜炙甘草应作为临床补气时用甘草的最佳炮制品。

不良反应:大剂量服用或小量长期服用本品,大约有20%的人可出现水肿、四肢无力、痉挛麻木、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低血钾等不良反应;老年人及患有心血管病、肾脏病者,易致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脏病。长期服用甘草甜素可致非哺乳期妇女泌乳。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