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甘肃省中医院妇产科的11大中医“特色”!
甘肃省中医院妇产科,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医院业务发展的整体部署,经过妇产科同仁历时2年的精心准备,经省、市、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核、现场核准,现已正式批准开科。中医院的妇产科,有其独有的特色,她的“特色”在哪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一、中药热敷
该疗法运用在产后尿失禁、乳房胀痛,产后子宫复旧的治疗。《内经》中称之为“熨”法。产后多虚多瘀,气血亏虚。通过辨证论治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使用中药热敷疗法,达到温热肌肤、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等作用。
二、乳房按摩
该法运用于产后缺乳、乳房胀痛、乳汁淤积,对预防乳腺炎发生也有疗效。乳房乃肝经所主,阳明经循行之处,所在经络穴位各司其职,通过中医按摩,选择针对性的手法、穴位、经络,可使肝疏泄有常,阳明气血旺盛,进而预防以及治疗乳房乳腺的产后功能异常。
三、定向透药治疗
该法通过体表穴位定向离子透药作用,结合中医经络理论指导,针对性的选择治疗部位,非但对局部产生治疗作用,也可起到调节全身气血,治疗产后尿瀦留,产后下肢水肿、子宫复旧、产后胃肠道排气、促进卵巢血供、通乳等疾病。
四、产后盆底康复
产后盆底康复可减少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等疗效。部分患者通过单纯的康复治疗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中医认为,产后中气下陷为主要原因。通过口服中药、针刺、艾灸,达到补养气血,提振中气的效果,已经被多方面研究和临床观察所证实。
五、针刺治疗
针刺具有局部止疼作用,又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取穴位,活血祛瘀,进而使痹阻经络得通,气血得以通畅,体现了中医治疗整体和局部互相促进的优势。我科运用该法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产后身痛、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疾病。
六、温灸治疗
该法运用于产后尿潴留、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后盆底肌康复、产后泌乳功能异常、产后子宫复旧等治疗。产妇产后气血亏虚,肾阳不足,易感寒邪,寒凝经脉,通过艾灸的温热效应,作用于局部穴位与经络循行路线,产生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等效果,改善产妇多虚多瘀的状态,达到尽早恢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
七、中药拔罐
俗称药罐法,又称中药拔罐疗法,它是指中药与拔罐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中,该法不仅能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而且又可发挥中药经皮肤吸收的药理作用,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拔罐疗法之所以能取得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形成一套独立的治疗手段。它虽然只是在局部或经络腧穴穴位上刺激,然而可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起局部乃至全身反应,从而调整机体功能,达到同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逐寒和祛病健身的目的。
八、耳穴压丸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耳具有人体穴位经络投影。将药物豆准确贴在耳部,运用手法按压刺激,产生与针灸类似的经络气血调节作用,多应用于产后情志不畅、产后失眠等功能失调性患者,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九、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对于防治乳腺炎有重要作用。通过经络和穴位选取,使药物直接作用在病灶局部,使药物快速进入,可针对性地产生活血化瘀、清热拔毒的作用。该法安全可靠,且无消化道刺激。也可配合其他疗法,达到增强疗效的作用。
十、中药足浴
足部是人体的反射区,通过药物浸泡刺激,以及药物气味对神经系统的调节,具有无创、安全、便捷的特点。可运用在产后泌乳不足,产后情志不舒,产后多汗、乏力等症状的改善。
十一、保留灌肠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组方用药,将中药煎液自直肠灌入、保留,通过直肠粘膜吸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加速炎症吸收,达到治疗目的。该法临床多用于治疗盆腔炎、卵巢早衰、不孕症、盆腔包块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