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护理

发布时间:2019/10/10 点击数: 字体:

【护理措施】

1.情志护理: 根据病因予以解释,解除思想顾虑,使病人乐于配合治疗及护理。

2.饮食调护: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丰富易消化次食,指导病人进食动物肝脏、瘦肉、鸡肉、豆类、紫菜、海带及木耳等。

3.生活起居护理:制定活动计划,适当的生活起居护理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教会病人在活动期间学会自测脉搏,脉搏大于100次/分,应停止活动,需要时协助病人活动,防跌倒。轻度贫血,HB小于120G/L者可在室内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及激烈体育活动中度贫血,HB小于90G/L者应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减少活动,可以进行监督的生活自理活动:重度贫血HB小于60G/L者需要卧床休息,并做好生活护理,防止下地突然跌倒。【用药指导】

1.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可用吸管或滴管服之。

2.铁剂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以利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牛奶、茶、钙片等同服。

3.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恢复,应向家长及年长儿说明,消除紧张心理

4.注射铁剂可致局部疼痛、静脉痉挛、静脉炎等,应深部肌内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减少局部刺激;也可致荨麻疹、发热、头痛、关节痛,甚至过敏性休克,应注意观察。

5.观察疗效:服用铁剂后12~24小时临床症状好转,烦躁减轻,食欲增加。36~48小时开始出现红系增生现象。2~3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5~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3周后降至正常。1~2周后血红白开始上升,一般3~4周后达正常。

【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

(1)饮食指导:提倡均衡饮食,荤素结合,以保证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相关营养素(尤其铁)的摄入。为增加食物铁的吸收,可同时服用弱酸类食物,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饮料或药物同服。家庭烹饪建议使用铁制器皿,可得到一定量的无机铁。

(2)易患人群食物铁或口服铁的预防性补充:如婴儿要及时添加辅食。包括蛋黄、肝泥、肉末和菜泥等;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要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避免挑食或偏食;妊娠与哺乳期的女性应增加食物铁的补充,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补充铁剂,特别是妊娠期的妇女,每天可口服元素铁10~20mg。

(3)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道寄生虫感染、长期腹泻,痔疮出血或月经过多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仅是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关键,也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点。

2疾病知识指导   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如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让病人及其家属能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3.病情监测指导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自觉症状(包括原发病的症状、贫血的一般症状及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等),静息状态下呼吸与心率变化、能否平卧、有无水肿及尿量变化等。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