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维护

发布时间:2017/06/23 点击数: 字体:

血液透析导管是急诊血液透析、内瘘未成熟期间或其他条件限制暂时不能做内瘘的患者的血管通路,也是部分长期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留置血液透析导管者必须做好导管的自我护理。

  • 分类:
  • 1.临时性的中心静脉导管  材质较硬,对血管损伤较大,不宜长期应用。
  • 2.长期性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  质地较软,涤纶套可与隧道皮下组织生长结合,降低感染,脱管等并发症。
  • 插管部位的选择:右侧颈内静脉 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
  • 3.置管后观察护理:
  • ⑴固定  在置管结束后,使用静脉导管时护士应认真检查导管固定是否牢靠,如有脱线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固定缝合.
  •  ⑵出血:观察导管皮肤出口处有无渗血、血肿,一旦发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局部压迫止血 。
  • 透析的护理:
  • ⑴血液透析操作时,患者应带口罩,避免家属聚集,减少飞沫传播以及病菌种植的机会。每次透析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开管,评估穿刺口情况,有无红肿、渗血、皮下血肿,导管外部有无裂痕,插管长度有无变化及缝合固定情况等,确认管腔通畅、无血凝块后才可进行血液透析。注意妥善固定导管,防止透析过程中导管出现移位或脱落。
  • ⑵血液透析结束下机后,消毒动静脉管口,先用生理盐水各10毫升脉冲式注入动静脉管内,再遵医嘱注入抗凝药物。
  • 4.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
  • ⑴感染
  • ①导管皮肤出口处感染 无全身症状,伤口周围皮肤红肿,渗液等
  • ②导管隧道感染 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部位触痛、红斑,伴或不伴血行感染
  • 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透析开始1-2小时发热、寒战,下机后缓解,下次透析时症状再出现
  • ⑵血栓形成、肺栓塞
  • ⑶导管脱出
  • 感染的护理:
  • 预防:
  • 1.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剃胡须,常更衣、保持头发干净等。
  • 2.勿抓导管周围皮肤及敷料,保持穿刺处清洁干燥,尽量不让汗液浸湿敷料及纱布。如发现敷料污染,及时换药。
  • 3.每周换药3次,严格无菌操作,每次透析结束后在置管处涂抹百多邦。
  • 4.注意观察导管敷料有无脱落。
  • 5.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 6.有关伤口所有更换敷料和涂药都必须由医护人员执行,防止感染或加重感染。
  • 7.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 血栓形成、肺栓塞
  • 原因:留置导管时间过长、病人属于高凝状态、肝素用量不足、导管活动夹未完全夹闭等
  • 1.活动和睡眠时避免压迫导管以防血栓形成
  • 2.股静脉置管者下肢不得过度弯曲,不得过多起床活动,大便时用手按压置管处,不可用力使用腹压。
  • 3.颈部插管活动不受限制,但不易剧烈活动。

4.导管静脉端未夹闭完全,可能会引起血液回流至管腔内造成血栓。

  • 导管脱出的护理
  • 1.妥善固定导管
  • 2.更换敷料时向心方向揭开敷料
  • 3.指导患者穿脱衣服时要注意保护导管,以免把导管拉出,固定胶布松脱时应及时重新固定
  • 4.测量并记录导管,谨防滑脱
  • 5.换药时注意导管处缝线情况,对缝线脱落者应立即汇报医生及时予以缝合,外置部分应用胶布碟形固定

6.导管一旦脱落,应立即压迫止血,并告知医护人员

  • 小贴士
  • 导管的护理和使用
  • 只有经过培训的血透工作人员才可以进行导管的护理和使用
  • 每次透析都应注意导管出口有无感染迹象
  • 每次透析都应对导管出口进行换药
  • 换药时最好使用碘伏,然后用干纱布覆盖
  • 接通透析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 导管换药时,医护人员和病人均应带口罩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