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训练系统
1.构造及原理
本产品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康复器械,该训练器具有底架,底架上设置有升降立柱,升降立柱的上端固定有悬吊支架,悬吊支架上垂挂有用以承吊使用者身体的承重吊带,升降立柱柱体上设置有供使用者扶持的扶手,通过吊带控制,根据需要减轻患者训练中下肢或腰部的承重量,帮助他们及早进行相关的功能训练,提高步行安全性,该减重步态训练器用以帮助因神经系统疾、骨关节等疾患引起的下肢无力、疼痛、痉挛患者进行步态功能训练,方便且训练效果显著。
2.诊疗范围
a.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脑部炎症引起的肢体瘫痪、脑瘫、帕金森氏综合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后截瘫,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下肢肌无力。
b.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下肢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下肢负重训练,骨关节病变手术后功能恢复训练,骨关节病变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的训练,肌腱、韧带断裂等运动创伤的早期恢复训练。
c.假肢、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
d.宜于年老、体弱、久病卧床患者早期小运动量安全性有氧步行训练。
e.适应于体重过重、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有氧步行训练。
3.注意事项
a.悬吊固定带要适当,不能诱发患者痉挛。男性患者特别注意吊带不能压迫睾丸。悬吊重量不能落在腋下,以免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吊带一般也不宜固定在大腿,以免影响步态。
b.由于患者有感觉障碍,固定减重带时要注意松紧合适,易摩擦的部位要加衬垫,以保护皮肤,防止擦伤。
c.固定减重带时要注意左右平衡,每次减重前均要将减重机“校零”。
d.久病卧床的患者在开始接受减重训练之前,先进行直立床上体位训练,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e.减重程度要适当,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40%。过分减重将导致身体摆动幅度增大,下肢本体感觉反馈传入减少。而减重不足将导致患者步行困难。
f.悬吊装置必须可靠,避免吊带松动或滑脱而导致患者跌倒。
g.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保护。
h.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造成危险。
i.进行减重平板有氧训练的患者要注意训练中血压、心率的变化,有眩晕、心衰、血压波动过大者训练要慎重。
j.步行时患者可以配带矫形器进行训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