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经常眩晕,但找不到病根?甘肃省中医院脑病二科来帮你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患者常感觉天旋地转或物体晃动,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眩晕病人群发病率约为20-30%,随着年龄增高,眩晕发病率逐渐上升,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40%。眩晕发作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如后循环缺血)的预警。但眩晕性疾病长期存在诊断不准确、治疗不规范、误诊误治等问题,成为医学诊疗领域的弱势区域。目前眩晕病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眩晕按病变部位可以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是由于前庭中枢系统、本体感觉中枢系统及精神活动有关的大脑结构功能异常引起,常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脑干或小脑炎症性眩晕、多发性硬化性眩晕等。中枢性眩晕占所有眩晕的10%~25%,虽然发生比例不高,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引起临床诊疗重视;周围性眩晕是由前庭感受器官及前庭神经核发出前庭神经后的传导纤维病变引起。可由支配该部位的血管病变、局部炎症、中毒、外伤等多种原因损伤导致。因常伴有严重的眩晕感、听力改变及自主神经症状等患者难以忍受的痛苦。周围性眩晕比较常见,在眩晕疾病谱中占44%~65%。
甘肃省中医院脑病二科为了专业细化、学科发展,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选派专业人员在北京武警总医院进修学习眩晕病的诊疗及康复,同时脑病二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省内外眩晕诊疗学习班。同时,科室于2020年12月引进斯睿美眩晕诊疗系统(SRM)且正式投入临床使用,运用专业化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眩晕检查设备,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形成眩晕规范化诊疗体系,将为眩晕患者提供精准化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庭功能康复等多项优质服务,最大程度减少和消除眩晕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2020年12月至今完成周围性眩晕的诊断治疗及康复一百余人次,病种包括左/右后半规管耳石症、左/右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左/右嵴顶耳石症、梅尼埃病伴耳石症、晕动症、外伤后耳石症及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等。经治疗后的患者眩晕复发率极低、眩晕复位后配合服用我科协定方定眩汤较大程度改善了患者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患者满意度高,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肯定及好评。
斯睿美眩晕诊疗系统(SRM)是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而设计的专用变位试验诊断、复位治疗系统,可用于周围性眩晕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常规前庭功能检查的功能;前庭功能的针对性训练功能;特种执业人员的选拔、评估、培训的功能;还能够担任前庭功能研究的基础平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