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传//“世界预防中风日”之中风预防策略

文章来源:陇中康复联盟 作者:尉军红 发布时间:2020/05/28 点击数: 字体:

       每年的5月25 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目的话是加强人们关注中风及相关问题,预防中风(脑卒中)。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我国脑卒中仍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但其实,脑卒中可防可治,很多患者是由于院前的延误,才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在国际上,对应疾病的3个阶段,脑卒中的预防也分为三级。应用此三级预防可以避免大多数卒中的发展,降低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等。

对于卒中而言可控的风险因素包括: 

环境 PM2.5 污染,家庭固体燃料燃烧污染,铅暴露;

•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

• 高钠饮食,含糖甜味饮料摄入量高,水果摄入量低,蔬菜摄入量低,全谷物摄入量低

• 饮酒

• 身体运动量少

• 吸烟

• 高 BMI,低肾小球滤过率(GFR)

    一级预防:即发病前预防。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3类:一是不可改变,二是证据充分且可以控制,三是证据不充分或潜在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即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给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我国卒中患者一年内复发率为17.1%,5年内复发率为33%。研究结果显示,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给予二级预防药物,5年内的卒中风险可降低80%。

三级预防:即对已患卒中的患者,加强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


      康复训练是针对脑卒中后遗症致残患者功能障碍的情况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我国传统康复技术(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用品用具、咨询宣教等方面,以尽可能恢复或补偿患者缺损的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内容参考:《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等 )。


防治脑卒中并发症的策略


       脑卒中发病后的一些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死亡,亦影响日后神经功能的康复,所以脑卒中并发症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穿着紧的弹力袜或者充气支持袜频繁进行主动和被动的腿部锻炼。

2、经常给卧床的病人翻身,特别注意受压部位。

3、被动运动有挛缩风险的肢体,并把它们置于合适的静息位置,必要时使用夹板。

4、确保入液量和营养,包括评估病人是否存在吞咽障碍,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5、排除禁忌后,予小剂量肝素(5000U)每 12 小时皮下注射,或者等量的低分子肝素或磺酸酯黏多糖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6、在密切监护下鼓励尽早行走(生命体征正常即可开始)。

7、使肺功能最大化(如,停止吸烟、深呼吸锻炼、呼吸疗法、防止吞咽困难的患者发生误吸)。

8、早期发现并治疗感染,特别是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9、管理卧床病人的泌尿系统膀胱相关问题,尽量不使用留置导尿管。

10、促进改良危险因素(如,戒烟、减轻体重和健康饮食)。

11、早期康复(如,主被动运动锻炼,关节活动度锻炼)。

12、用患者可接受的言语和患者讨论残余功能、预后以及弥补缺失功能的办法。

13、通过康复,鼓励最大化的实现独立。

14、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与卒中支持小组联系以获取社会及心理的支持。


科室简介


       科室依托甘肃省中医院骨科、脑病科等优势学科的力量,在学科带头人寄婧主任的带领下,定位以骨科康复为主体、神经康复为基础,以烧伤康复、语言、吞咽治疗、心肺康复、运动损伤及手外伤为特色的,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发展,特色鲜明的独立学科。掌握国际最新康复治疗专业技术,目前已开展的省内领先康复业务有:富血小板血浆技术(PRP)、综合消肿处理(淋巴引流技术)、颞下颌关节紊乱处理技术、吞药造影技术、间歇经口\鼻置管术、心肺康复治疗(DVGS)、功能性动作评估体系(SFMA)、筋膜刀技术等最新康复治疗技术等。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