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

发布时间:2019/06/24 点击数: 字体: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虚脱,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卧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胸段平面以上的损伤可以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精神疲倦、头晕、头痛、四肢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重者可出现四肢无力,皮肤厥冷,冷汗,脉搏增快,暂时性视力丧失,昏厥等症状,重症病人需立即治疗。

1、急救处理:

        一旦发生体位性的低血压,立即将病人抬放在空气流通处,或将头部放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病人一般很快苏醒。给予吸氧,改善脑缺氧的症状。对发作持续较长时间而神志不清楚的病人,可针灸百会、人中、十宣,必要时皮下注射升压药。

           

2、避免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

 如快速起床、洗热水澡、长时间卧床等;
 避免增加腹压或胸腔压力的动作,如便秘、排尿时用力过度或抬重物时憋气等。
3、摇高床头:
       病床的角度从15°、45°、60°以此类推,循序渐进,直至90°,每次坐位时间也依次延长,即30、45、60分钟,直到120分钟止。一般每天摇高1-2次,以训练患者能站立较长时间而不晕倒。
4、使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改善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5、可以逐渐抬高床头,并逐步延长坐的时间,腹部可以用腹围,减少
腹腔血液瘀滞。
6、应以预防和病因治疗为主,必要时才使用药物治疗。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