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肌肉的因素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靳重飞 发布时间:2017/08/09 点击数: 字体:

影响肌肉的因素

肌肉的概述

    肌肉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又称肌纤维。人体肌肉共639块。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骨骼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

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

骨骼肌的特性

   物理特性

    伸展性 弹性 黏滞性

   生理特性

    兴奋性   收缩性

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是骨骼肌的功能单位,包括一个运动神经元以及它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也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受刺激时同一运动单位的所有肌纤维同时收缩。

肌肉收缩的分子基础

肌丝滑动学说认为,肌肉和肌节的主动缩短是由于细肌丝和粗肌丝之间的相对滑动引起,而肌丝并无缩短。肌纤维缩短在肌节表现为I带和H带缩短,两条Z线靠近,而A带的宽度不变。

    滑行机制的关键是钙离子,它控制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钙离子释放是启动肌肉收缩,减少时收缩停止。钙离子释放的调节机制与肌细胞膜的电生理活动耦联在一起。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产生的电信号是肌收缩的开始。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肌肉接受刺激它的运动神经发出一次刺激后产生的机械性反应,称为单收缩。

    肌肉在接受刺激后延搁几毫秒才开始产生张力。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从肌肉开始产生张力到最大张力所经过的时间称为收缩期。

张力从最大值降到零经历的时间为舒张期。

肌肉的收缩方式

    根据产生张力和所对抗的阻力的关系,肌肉产生不同的收缩方式主要分为:

    向心收缩:张力大于阻力,肌肉缩短产生关节活动

    离心收缩:张力小于外负荷,肌肉逐渐延长而不是缩短

    等长收缩: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是恒定的

等重收缩:肌肉收缩时对抗的阻力是恒定的

等速收缩: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是恒定的

肌力的产生

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最大负荷。主要体现在肌肉活动产生的力量、幅度和速度三个方面。

    肌肉产生的张力随着受刺激时肌肉的长度变化而变化。当肌纤维处于松弛状态下产生的张力最大;如果肌纤维长度过短,张力开始缓慢下降然后迅速降低;如果肌肉被拉长超过静息长度,张力也逐渐下降。

肌纤维的类型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方向与肌纤维走向、肌肉的起止点位置、肌肉的温度、神经因素

运动中枢兴奋的强度

运动神经的较强刺激能使更多的运动单位反应,称为肌肉募集,和刺激时间、强度大小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肌纤维的类型由支配神经决定。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