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存壮老师的离世,提醒我们,心衰康复不容忽视!(二)
2016年3月4日8点33分,著名表演艺术家葛存壮因脑梗引发心脏衰竭去逝,享年87岁。葛存壮老师是继闫肃老师之后,又一位重要艺术家因心脑血管疾病去世。现今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大家需增强心脑血管疾病康复的意识。
1心衰是怎么回事?
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以5-6升/分的速度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身体的各个器官及组织(包括大脑、肺、肝、肾,四肢等),都需要血液中的养分和氧气来供给。
当心脏负荷加重或心脏肌肉损伤时,心脏就像一只弹性减退的皮球,收缩和舒张能力均减弱,泵血功能降低,以致输血的血量不能满足各个器官及组织的代谢需要,同时器官及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的回流到心脏,我们就称这种状态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它可由此产生一系列缺氧和淤血的表现。
顾名思义,心衰就是心脏功能极度减弱,它是任何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晚期都可能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2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如何分级
Ⅰ级: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衰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
3如何治疗心衰?——临床+康复
在治疗心衰时,除了临床的药物治疗;康复不容忽视。
1、摆位
为利用身体位置作为治疗的技巧;治疗的目标为:
i、增进换气和肺灌注的比例
ii、增加肺容积
特定身体位置效益如下:
i、直立姿势:增加肺容积、减少呼吸功,对于戒除呼吸器的训练有相当帮助
ii、趴姿:增进换气和肺灌注的比例、重新分配水肿等,目前研究发现可以短期增加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能力57-92%
iii、半卧姿,受伤害的肺部在上方:增进肺功能,增进单边肺功能受损患者的换气和肺灌注的比例。
2、运动肢体运动包含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协助式主动运动,另外也包含转位和移位的训练,治疗的目标为:
i、活动的生理效益能增加氧气传送的效能,另外重力的刺激能够使体内液体分配均匀
ii、维持关节活动度
iii、增加软组织长度、肌力和肌肉功能
iv、降低血栓性栓塞症
v、被动运动只能够增加代谢和血液动力的变化,增加15%氧气消耗量肢体运动介入的设定可以按照下表
3、呼吸肌训练
呼吸肌为骨骼肌,会因为卧床休息或是疾病本身而受到重大的影响,在ICU的病人因为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是用而造成快速的横隔肌选择性萎缩,特别是肌力和负荷之间的不平衡,也是造成戒断呼吸器失败的主因。
4、周边肌肉训练
研究显示在身体不活动的第一周肌力最多会下降40%,而健康状况下降会使得IIa型肌纤维转变为IIb型肌纤维而使有氧活动限变差;选择性的肌肉萎缩会依照位置和功能而不同,抗重力的肌肉会畏缩的更快;另外心肺功能对于运动的反应也会改变,容易有姿势性低血压,在ICU多重的神经病变和肌病变相当常见,也会影响到脱离呼吸器的能力。
因此周边肌肉训练的目标在回复正常肌肉肌力并且可以从事基本的日常活动,训练包含上下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包含阻力式运动,一旦病患可以行走,即开始再行走训练,逐渐增加其运动表现。
5、神经肌肉电刺激
能够增进肌肉表现,刺激的形式为对动作神经进行低伏特刺激造成收缩,目前为止能够增加健康肌肉的表现,也可以减缓因为去神经和不动所造成的肌肉流失,通过功能性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呼吸生理表明, 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节是通过膈神经和肋间神经控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来实现的。
6、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情稳定时每隔2-3周必须到心血管科或心脏康复的专家门诊就诊,适时调药,并定期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