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骨折高发期 康复治疗少不了
雪后骨折高发期 康复治疗少不了
最近我省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强降雪天气,雪化成水后,气温降低,又形成了冰,尤其是地面上的一层薄冰,看不清却很滑,很具“杀伤力”,雪后出现骨折患者将成倍增加,我院急诊骨科诊室已人满为患,主要是中年以上人群,其中以老年人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另外,雪后气温骤降,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等的协调能力减弱,更容易跌倒。
最常见的骨折部位
从各大医院接诊的骨折患者看,雪后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手腕,其次是髋关节和脚踝及脊椎等处有研究指出:中老年人大都处于骨质疏松状态,尤其是女性,她们在绝经后又有一段 (5-10年)骨量减少加速的时期,在此期间年减少骨量为2%-4%,一旦跌倒最易发生骨折。
骨折康复不容忽视
骨折后经过外科医生的临床处理, 有不少骨折患者不清楚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只是慢慢地“养”,失去了康复的最佳时期。受“伤筋动骨100天”的思想影响,更是不敢活动。因此,虽然骨折愈合了,但结果韧带挛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留下了功能缺陷的终身遗憾。因此骨折患者在外科治疗之后需要尽早的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才有可能恢复良好的功能。反之,即使早期治疗实施得再完美,但患者最终的运动功能可能不满意甚至很差。
骨折介入康复的时机与疗效?
骨折后尽早地安全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骨折愈合,避免组织粘连、瘢痕形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使患者从身体、心理、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恢复到原来良好的状态。
骨折康复治疗的阶段:
早期康复(2周内)、中期康复(2周-3个月)、后期康复(4个月-1年),不同时期的康复方法与强度各不相同。无论任何部位、任何性质、任何时期的骨折后康复,其具体方法应当听从康复医生的指导,并按照医嘱制定一个科学、周密、具体的计划,用于实施。 我们为您提供的帮助。
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
肌力锻炼、关节活动练习、手功能治疗、理疗(如中药熏蒸、红外线、超短波、超声波、磁疗、蜡疗、冷疗等),以及后期的康复运动疗法。功能锻炼的方法分为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又可分为持重锻炼和非持重锻炼。
骨折后的康复过程还需要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维生素、钙等,适当地喝骨头汤、牛奶,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豆制品以及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等,十分有益。
骨折康复需要注意些什么
1.摒弃“养病”的想法,树立“早期康复”正确观念,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做到“早期康复,早期受益”。
2.肌力练习应该在每一项或每次练习后充分休息2-3小时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3.关节活动范围必须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跟进,否则很有可能导致关节肿胀、积液甚至骨化性肌炎等不良后果。
4.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或伤病肢体长时间负荷运动(如站立、行走、持物、负重等)后最好立即冰敷15分钟-20分钟,防止关节肿胀疼痛。
5.克服练习中的惰性和急躁情绪,康复练习要持之以恒。
雪后防骨折好点子
1.尽量少出门:老年人,雪天尽量少出门,这是预防骨折最简单的方法,少出门不等于不活动,可以适当在家中锻炼。
2.外出前做好防护:如果一定要出门,除了要做些准备活动,如抬抬腿、伸伸腰外,还可以做一些防护。如在大胯两侧装一些厚垫或是穿一些比较厚的衣服,以便摔倒时吸收冲击力。
3.防滑:步行尽量踩在厚厚的积雪上,注意避开浮冰和积水,走路尽量抬起脚,实在地踩下去,以减少鞋底和地面的摩擦力,降低摔倒的可能性。
4.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尽量走人行通道或天桥,过马路时注意观察路况,谨慎慢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