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术后一周内患者康复治疗新策略
手外伤术后一周内患者康复治疗新策略
手足微创骨科同康复医学科联合,应用“临床与康复相结合的先进理念”对围手术期手外伤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由康复科治疗师下病房,同手足微创骨科医师共同查房,对患者进行临床与康复功能评定,根据病种制定适合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已见成效,并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精湛的手术结合完美的康复才能收到更理想的康复效果。手术治疗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和精确的手术操作外,术后积极的康复治疗、伤口愈合、功能锻炼也特别重要。以前术后敷料包扎制动,待伤口愈合拆线后再进行功能锻炼,因长期制动造成患者术后关节肌腱组织粘连,瘢痕增生,运动感觉等功能缺失,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尤其是骨科康复治疗技术的成熟,对骨科术后早期的患者已有了新的康复治疗策略。即在“无菌溶液中对手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案,在国外、香港应用非常普遍。在国内只有沿海地区少数康复医院实施。为此,我科首次在甘肃省开展了此项新业务。此业务可避免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因长期制动引起的并发症。
对术后一周内手外伤患者,包括(1. 肌腱松解术后2. 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 3. 术后伤口感染)采用无菌容器(一人一容器)注入相应比例的溶液。可使手部全部浸入溶液中。去除患者伤口处敷料,将患者伤口部位完全浸入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治疗师指导患者在浸泡过程中进行主动活动相应手术关节部位、治疗师佩戴无菌手套后进行被动活动手术相邻关节的运动治疗。浸泡运动治疗后伤口消毒换药包扎。
在溶液中对患指进行运动治疗, 有以下作用:
1.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水肿、减轻疼痛;在溶液中对患肢相应关节肌肉进行主被动运动,可促进肢体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减轻疼痛,从而有利于加快损伤组织的愈合速度。
2.溶液中运动,依据溶液的阻力,可提高患指肌力、改善患者手功能。使患者在院时即可恢复手功能(对掌、对指、拿捏、抓握等)。出院时患者日常生活就能够自理,直接回归工作岗位。
3.手术与早期康复的结合,既保证完美外观又享有正常的手功能。并非术后制动,患者出院时手功能缺失,失去自理生活能力后再进行康复训练。这样不仅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且减轻了患者住院期间因术后制动引起的患指肿胀疼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4.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如术后伤口感染、不愈合;因长期制动引起的关节肌腱组织粘连、瘢痕增生;肢体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造成手功能缺失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等。
适应症:1. 肌腱松解术后的病
2. 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
3. 伤口感染的病人
禁忌症:1.植皮术后早期
2.再植术后早期
康复医学科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